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4 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地球家园你我他”中的第4课。在学生对地球家园中的植物和动物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教材通过展示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石头、树木、桌椅、汽车等,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分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同时,教材还渗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物,人造物是由自然物加工而成的,为后续学习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观察、讨论、分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不同。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举例说出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是自然界中原本就有的,人造物是由人加工制造出来的,初步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观察和辨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观察、记录等科学方法收集信息。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物、珍惜人造物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能够准确判断常见物体属于自然物还是人造物。 让学生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人造物是由自然物加工制造而来的,以及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和区别,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策略 讲授法:讲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特点及区别,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观察法:展示大量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联系以及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践法:安排寻找校园人造物、制作人造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游戏法:通过“我指你说”等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丰富的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资料;自然物(如石头、树叶、花朵、水等)和人造物(如铅笔、书本、玩具、桌椅等)的实物或模型;分类卡片、记录表格;制作人造物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树枝、树叶等;校园人造物观察记录表。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自己认为是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物品,提前预习课文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视频中包括山川、河流、森林、动物等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从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物的来源,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好铺垫。 (二)认识自然物 教师展示石头、树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