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3794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教案第4课 我们有精神

日期:2025-02-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4251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素养,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教案 第4课 我们有精神 本课内容分析 “我们有精神”作为第一单元“我有新面貌”的第4课,这一课除了侧重学生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和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之外,还是前几课的延伸和深化,与前三节课呈并列关系。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年级学生对“我们有精神”理解得比较简单。学生仅能关注到一些外在表现,例如坐端正、穿整洁、站笔直等,但即使了解,学生也很难坚持做好。因此,本节课从“这样真精神”“ 怎样才能有精神”“大家一起试一试”三个话题带领学生明白追求有精神的原因,找到有精神的状态与感受,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到有精神,从而一步步地了解并掌握有精神的好方法。 “这样真精神”旨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精神的状态。通过带领学生从校园生活最熟悉的场景入手,继而探寻“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为下一话题的学习作铺垫。 “怎样才能有精神”进一步带领学生思考怎样保持有精神的状态,从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心情愉悦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外在有精神这一状态背后的“精”“气”“神”。 道德教育的规律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有了前面两个话题学习作铺垫,“大家一起试一试”这一话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活动的反复练习中,亲身感受并找到自己有精神的状态。最后,可通过现场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精神状态的意义所在,并激发学生愿意保持有精神状态的意愿,让其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除了三个话题的学习,教材中还补充了绘本故事《谁精神?》。这一绘本故事让学生知道精神不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从而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有精神的状态。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回顾生活,整体回忆身边有精神的状态,初步感知有精神状态的样子与意义。 2.通过绘本阅读、讨论交流、阅读故事,进一步认识有精神的状态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 3.通过情景模拟、事例分析、习惯打卡等方式,从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心情愉悦等方面了解保持有精神状态的方法,并产生愿意保持有精神这一状态的意愿,从而付诸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有精神的状态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并掌握保持有精神这一状态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后,深刻体会有精神状态的意义,愿意保持有精神的状态。 教学活动设计(共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孙悟空又来和大家一起上课啦!今天孙悟空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它说今天变得更出色的小秘籍就藏在这段视频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播放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护旗、升旗的视频。 设计意图 用国旗护卫队升旗的视频导入本课,培养学生产生从小尊敬、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情感。 2.提问:同学们,这些解放军叔叔给了你什么感觉?你猜到今天孙悟空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小秘籍了吗? 预设:这些解放军叔叔真精神,他们的口号洪亮,动作也非常整齐。 3.过渡:是的,这些解放军叔叔真精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今天孙悟空带来的就是有精神的小秘籍,一个人如果有精神会给他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那么,在新学期里,我们在精神面貌方面怎样做才能更出色呢? 设计意图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本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从解放军叔叔过渡到身边熟悉的人,让学生从熟悉的人身上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活动一 哪些人有精神 刚才我们看到的解放军叔叔很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们特别精神,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学习活动] 1.出示场景图片。 操场上 2.提问: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你都看到哪些同学有精神呢? 预设1:我在操场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