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 球 第1课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苏教版)四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 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证明地球是球形。 探究实践:能通过模拟实验寻找证据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结论。 态度责任: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 在不断深入。 新知导入 02 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一颗蓝色的星球———地球。 地球是什么形状? 球 形 新知导入 0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阅读教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怎样的过程? 汉代以前,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倒扣在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由此,人们认识到海面不是平的。 我国汉代的张衡在他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形的。 新知导入 02 古人为什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人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天空中的日月星 辰似乎都在一个巨大的圆周上移动,这种 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运动让他们联想到圆形,因此认为天是圆的。相对而言,大地则显得静止且稳定,更像一个方形的物体,因此有了地是方的说法。“天圆地方”古人的直觉想象。 新知导入 02 海平面不平之说,说明什么问题? 海平面不平之说,是人们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大地不是方的 新知导入 02 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张衡的“浑天说”有什么局限性?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宇宙的形态如同鸡蛋,天体的轮廓浑圆如弹丸,大地像鸡蛋中的蛋黄,独自居于内部,天广阔而地微小。天包裹着地,如同蛋壳包裹蛋黄一般。 无法解释日月星辰的运行 新知导入 02 亚里士多德和张衡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谁的观点更可信?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可信,因为他的推测有科学依据的。 新知导入 02 主观想象 有科学依据的推测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球体演示仪 模型小船 活动1:模拟帆船回港 实验材料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实验步骤 ①将演示仪调整为弯曲状态。一名 同学手持帆船模型在演示仪的一侧 模拟帆船出港,另一名同学从对面 移动帆船模拟帆船回港和出港。 ②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完成后互换角色。 ③将演示仪调整为平直状态,重复上面步骤。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实验演示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实验记录 球体演示仪 平面桌子 实验现象 进港时,先看到____, 后看到____ 进港时,_____先消失, _____后消失 进港时,始终是___和 ____一起出现 出港时,始终是____和 ____一起消失 实验结论 地球是_____形的。 桅杆 船身 船身 桅杆 桅杆 船身 桅杆 船身 球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远处,只见船帆;越近处,越能看见船身。说明海面不平,地球是球形。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活动2:重现麦哲伦航行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麦哲伦环球航行,从哪出发,又回到哪?图中经过哪些地方?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地球仪 小旗 棉线 轻黏土 白板笔 活动1:验证地球形状 探究新知 03 温馨提示 ①用可擦写彩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