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6593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0733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 14 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阶段 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背景,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实证外交走向成熟及主要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概念 【家国情怀】 内政决定外交,通过学习中国的外交成果,了解祖国在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 01 02 03 目 录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旧知回顾 中国古代外交 材料一 中国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负有抚驭、开化四夷的责任。是以大一统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国为宗主,以四夷为附庸的华夷一统。……古代中国之所以将先秦诸侯与天子之间的朝聘制度用于对外关系,形成历代相沿的朝贡制度,便是大一统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 ———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思考:中国古代外交体现出什么特征? 朝贡外交;由开放走向封闭。 旧知回顾 中国近代外交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近代外交体现出什么特征? 带有一定近代化;屈辱外交 50年代美国构建的包围圈 材料 建国前夕,中共领导人在外交方面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得到国际上对新国家的承认,其二为恢复经济取得外国的必要援助,其三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 国际:两极格局,苏联支持中国,美国敌视中国。 国内:巩固新政权和恢复经济的需要。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此时影响外交的背景有哪些? 2、思考:此时中国采取的主要外交政策是什么? 一边倒。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 三大政策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巩固了新生政权 中国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不致于孤立 外交特征 总方针: 2、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革命外交 材料一: 长春铁路应该中苏共同所有共同经营; 宣布大连为一自由港,对各国贸易及航运一律开放。中国政府同意依据协定,在该自由港指定码头及仓库租与苏联。由苏联经该自由港进出口货物免除关税,本协定期限定位三十年; 为加强中苏两国之安全以防止日本再度侵略起见,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 ———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同意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对日和约缔结后,但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红军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侵略因而被卷入军事行动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以利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思考:新旧条约最大的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