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7671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6939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课件网) 22 文言文二则 全新沉浸式课堂 , 快和古人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私塾讲座吧! 伯牙鼓琴 通过本单元的篇章页,我知道了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展开想象。 还有写自己的拿手好戏,真是展示自己的好舞台啊! 初入私塾 初入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并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事不宜迟,赶紧出发吧! 可是,我们连作者生平还不了解,怎能相互对话呢?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原来如此!这篇文章就选自《吕氏春秋》!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配乐:高山流水 这首优美动人的古筝曲名叫《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私塾先生讲话了: 私塾先生: 善哉!那你能讲讲这篇课文的意思吗? 课堂开始 当然啦!只要掌握这几点,就能轻松翻译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刚刚 好、妙。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值得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个字的含义的呢?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私塾先生讲重点: 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私塾先生讲到这儿,深情地描述起了雨夜的相见。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私塾先生又讲了一些有关知音的诗词。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私塾先生说,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增广贤文》 我还知道一些有关友情的诗句!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课程小结 课后思考: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这完全是艺术的魅力! 伯牙:弹琴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听琴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汤汤乎若流水 死 伯牙鼓琴 通过这次穿越,你了解到了什么? 番外篇: 小明学累了,准备去玩一会儿游戏 他邀你一起玩,你去吗? 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