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阶段特征: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文革遗留下的问题没有结束。 中国向何处去? 1978年2月,华国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据官方估计,“文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达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三十年来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至少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许多农民甚至还处在赤贫状态。这种情况,令许多直接接触农民的官员深感愧疚和焦虑……上千万知识青年、下放干部、知识分子和其他城市下放人员要求回城,全国城镇有两千万人等待就业。 1978年9月,邓小平对地方领导人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发展之困 经济体制 僵化 思想观念 僵化 僵 国企发展 难 国家财政 难 百姓生活 难 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延续,妨碍解放思想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2、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 3、1982年宪法 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②1978年夏,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路线: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法制建设:恢复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⑤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①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2、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78年宪法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加以修改。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建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改宪法。1982年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草案的报告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正确总结新中国成来的历史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