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4876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14份)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21576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2019,教版,14份,练习,一节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课时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分值:67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4·安徽合肥期末)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大气成分中,既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原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大量使用制冷剂 ③植树造林 ④兴修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山东青岛期末)2018年5月14日,某航班在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飞机颠簸严重,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炸裂并脱落,导致驾驶舱温度迅速下降至-40 ℃,机长立即按程序处置,下降高度、减速,飞机在下降过程中与地面失联,在全体乘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飞机最终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据此完成3~4题。 3.飞机起飞过程中乘务人员提醒乘客飞机易出现颠簸需系好安全带,其理由是(  ) A.飞机的发动机振动剧烈 B.对流层空气进行水平运动 C.平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D.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4.挡风玻璃炸裂后,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先降低再升高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再降低 D.逐渐降低 (2023·福建宁德期中)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天宫”,并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距地面约390千米)。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飞船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6.航天员出舱作业时须穿戴特制宇航服,主要原因有(  ) ①隔离紫外线辐射 ②防止暴雨侵袭 ③保持气压的恒定 ④提供充足氧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河南郑州月考)“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乘坐太空舱上升至39千米的高空后,从那里跳下,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下图为“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大气层水汽、杂质、臭氧含量多 B.②所在大气层厚度在赤道附近最厚 C.③所在大气层的臭氧含量高,大气上冷下暖 D.④所在大气层上冷下暖,大气稀薄 8.鲍姆加特纳上升至最高点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运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机飞行燃料 C.气流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低,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暖”,但有时会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被称为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 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10.对流层高度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 B.寒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温带地区 (选择题11~1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11~13题。 1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人类活动 13.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暖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