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4932

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期末检测试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

日期:2025-05-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9157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试卷,练习,课件,期末,检测,教版
    期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恒星质量 B.行星体积 C.温度条件 D.大气成分 2.假设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有可能是(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024·云南昆明月考)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3~4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24·广东佛山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底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气体以及蒸汽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有观点认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夏季出现罕见低温)。下图为“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移过程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6.本次火山喷发物最高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平流层 D.宇宙空间 7.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其原因主要是火山灰等物质(  ) A.反射大气辐射 B.吸收地面辐射 C.反射太阳辐射 D.吸收太阳辐射 (2024·吉林长春月考)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同季节湖泊面积变化巨大。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鄱阳湖位置和区域水循环。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蒸腾 B.②径流 C.③地下径流 D.⑤下渗 9.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  ) A.长江入海口蒸发量减少 B.鄱阳湖湖区下渗量增加 C.长江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D.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 10.水循环带来的影响有(  ) ①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③改变大气成分使其适合生物呼吸 ④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的时段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2.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2024·辽宁鞍山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下图为“沙丘附近地形地貌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6~7级。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从内陆来的气流的搬运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破碎 D.人为堆积 1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