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氢氧化钾溶液与1 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酸”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NaOH 4.某同学将少量放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逐渐褪去,有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石灰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B.用手触摸烧杯,一定会有发热的感觉 C.红色逐渐褪去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D.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5.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如图)正确的是 乙 (填“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氯化氢逸出使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 。 (3)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 1.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的是( C ) 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B.氧化铁和稀硫酸 C.烧碱溶液和稀盐酸 D.铁和稀盐酸 2.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B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3.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下面是小兰同学在完成酸、碱的性质实验时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C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 红色 4.向盛有2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5.(2023滨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6. (2023荆州)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C ) A.加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是 稀硫酸 。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红棕色的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