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5263

2.6《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88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教学设计 1.6《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科学态度目标: 对空气的探究产生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活动。 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气球、注射器、水槽、纸团、玻璃杯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生活中的空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游戏:憋气比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憋气比赛,看谁憋气时间最长。 比赛结束后,提问: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憋气?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需要呼吸空气。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空气。 (二)探究新知 (20分钟) 1.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特征 活动一:找空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空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空气存在的证据,例如:风吹动树叶、呼吸、气球充气等。 活动二:观察空气 教师出示一个空塑料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塑料袋的样子。 教师将塑料袋装满空气,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并描述塑料袋的样子。 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师总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将纸团塞入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倒扣入水槽中。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纸团会湿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师总结: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不能进入玻璃杯,纸团不会湿。 活动四:空气可以被压缩 教师出示一个注射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注射器的结构。 教师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然后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用力推活塞。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活塞能被推进去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师总结:空气可以被压缩,所以活塞能被推进去。 (三) 拓展延伸(10分钟) 1.讨论: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3.播放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生交流保护环境的小妙招。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我们要保护环境。 (五)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的空气,记录下空气存在的证据。 2.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环保计划。 五、板书设计 6.认识空气 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气体 性质: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 重要性:生命必需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并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