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2829

12.2 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课时)课件(33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72321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2,PPT,生物,七年级,苏科版,学年
    (课件网) 2024苏科生物学 第12章 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稳定 第2节 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1课时) 目录 01 课前须知 04 课堂小结 02 课堂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课前须知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运用实验法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运用实验法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4.认同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积极情感。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 植物能_____ _____。 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在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没有植物的密闭空间里的小鼠窒息死亡,蜡烛也熄灭了。加入植物后空气得到改善。植物如何“净化”污浊的空气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新知 0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表达交流 制订方案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得出结论 实施方案 1.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淡蓝色的质量分数为0.1%的溴麝香草酚蓝(英文缩写为BTB)溶液,并向试管中吹气直至液体变为黄色。 2.如图12-6所示,在甲、乙试管中放人等量的金鱼藻,在丙试管中不放入金鱼藻,将三支试管塞上试管塞,并在甲试管外包上黑纸片。然后,将三支试管置于阳光下,2 h后观察试管内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的变化。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金鱼藻、质量分数为0.1%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试管、试管塞、黑纸片等 实验材料和用具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 6.0~7.6,弱酸性时呈黄色,弱碱性时呈蓝色。水呈中性,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滴入后基本呈淡蓝色。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会形成碳酸,而碳酸是弱酸,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滴入后由淡蓝变绿再变成黄色。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小组合作,请思考: 1.为什么丙中不放植物? 2.为什么甲要放在黑暗处? 3.甲和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4.你认为3只瓶中的BTB颜色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时间:5分钟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为什么丙中不放植物? 丙中不放植物,作为乙组的对照,变量是绿色植物。 2.为什么甲要放在黑暗处? 甲放在黑暗处,作为乙组的对照,变量是光照。 3.甲和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对照作用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你认为3只瓶中的BTB颜色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颜色 原因 甲组 (有/无)二氧化碳 (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乙组 (有/无)二氧化碳 (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丙组 (有/无)二氧化碳 (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淡蓝色变成黄色 颜色不变,还是淡蓝色 淡蓝色变成黄色 有 不能 有 不能 无 能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一)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在清澈的水中,水生植物如金鱼藻在阳光下会不断地“吐出”气泡。有同学说这些“气泡”中有氧气。与小组同学合作,制订一个探究方案去探究“气泡”中是否有较多的氧气。可以参考图12-7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 (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提示: 1.氧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 1.我们是怎样收集气体的? 2.如何去证明它是氧气呢? 思考: (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小组讨论P129的讨论题: (1)将甲、乙、丙三支试管置于阳光下2h后,试管内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原因。 (2)交流“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完善探究方案。 (3)结合上一节的知识,尝试描述光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