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歌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大家已然非常熟悉,它是我国的国歌,这是一首进行曲式的歌曲,庄严、神圣、雄伟、壮大,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将学习一首与其相似的歌曲《国际歌》。我们先来感受《国际歌》这首歌曲。 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在1888年6月16日诞生于一位工人作曲家的笔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这首歌曲背后的血汗与荣光。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合作展示:通过合作探究展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国际歌》是一首44拍庄严雄伟地歌曲,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从此,此歌普遍用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历史意义和影响 国际传播:《国际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十月革命前夕。这首歌曲传到俄国,后在十月革命中唱响。 中国影响: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版本开始在中国传唱。法文“国际”一词改用音译,使得“英特纳雄耐尔”不仅从章节上唱得顺口,更是传达了“全世界无产者唱起来同声相应、情意交融的意识”。 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中国劳苦大众,却能与世界异口同声,遥远共鸣。自此,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这首歌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呢?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探访一下其关键要素。 作曲者在自由体结构中保持乐句间的紧密衔接,巧妙的运用音乐规律,使得歌词生动有力口语化,所以广大群众都能学会,但是要想将歌曲唱的更准确,更有感情,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前奏,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视唱前四小节,并注意观察,这四小节是是由哪些主干音构成的。(唱简谱)。 前奏 这四小节,是以135为主干音的,而135是大调中的主和弦,也是大三和弦,下画请同学们再来演唱这四小节,这一次我们要注意前倚音节奏的准确,前倚音的音高不能过高或过低,以确保与主要音的过渡自然,在演唱时要轻而短,避免过度突出,影响主要音的表现。(音频,学生视唱简谱) 你能听出来前奏都用到了哪些乐器吗?《国际歌》的前奏部分采用了丰富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前奏部分以激昂的旋律为特点,展现出歌曲的庄重、激昂气氛,为歌曲的主题部分做铺垫。 第一段 前奏旋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大三和弦贯穿在全曲的旅律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歌曲第一段开头第一个字,你有熟悉的感觉吗?开头第一句,让我想起了《国歌》的旋律,作曲家田汉在写这首歌的歌词时就受到《国际歌》的启发,以大三和弦作为乐句的骨干音,按5135的上行趋势来处理,特别是节奏,采用后半拍起唱,歌曲从第二拍弱拍起唱,需要注意的是,弱起不等于弱唱,好的音乐通常都会在非正常的拍子上出重要的字,这里的“起”字也是如此,之后进行了四度上行跳进,这种从属音到主音的四度音程进行,是作曲家们常用的带有前进性的音程,显得在庄严、宏伟而又赋于推动力,你知道吗?许多国家的国歌,都是这样起句的,下面请同学们来模仿演唱这个四度音程,要注意弱起之前,要做急吸气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节奏,同时,请把“起”字的冲击力表现出来。(唱第一、二句) 在这句当中,连续用到了连续附点节奏,下面请同学们来试着演唱这一句,并且注意一下,连续的附点节奏会带来什么样的音乐情绪?(音频范唱,学生学唱) 通过演唱我们不难发现连续附点节奏,加强了音乐的推进,表达出一波接一波、涌动的力量,第三乐句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