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0373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8648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6张,课件,巩固,国家,4课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结合地图,了解喊出军国并行的影响,理解汉朝应对王国问题的措施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认识“尊崇儒术”“推恩令”的目的、影响 3.家国情怀:认识汉武帝开疆拓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意义;认识两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时间:BC202 建立者:刘邦 王朝:西汉 都城:长安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措施: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休养生息的政策 政治: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汉承秦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有所损益) 经济:与民休息,薄赋倡俭; 思想:黄老无为思想。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材料2:汉初统治者从秦的灭亡取得鉴戒。除确认虐用其民是秦亡的主要原因外,又把秦未行分封和秦速亡联系在一起。认为周行分封,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汪篯《汪篯汉唐史论稿》 材料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任务一: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王朝建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避免重蹈亡秦覆辙?结果怎样? 问题: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 秦 意识 以法为教 经济 征发繁重 政治 皇帝制 郡县制 三公九卿 外交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汉初 惩亡秦之弊 继 承 优 点 黄老无为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皇帝制 郡国并行 三公九卿 和亲匈奴 羁靡百越 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郡国并行制 黄老无为 (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汉书·食货志》 上无苛令,官无烦治。--《淮南子·齐俗》 (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武帝)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史记》 同姓王在封国内是国君,除太傅和丞州级政区界渤海郡国界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平东莱乘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 地域:全国54个郡,诸侯国占据39个甾川国高密国郡。 “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人口: 各诸侯国的人口总数,将近中央直辖地区人口数的一倍。 评价: ①初期稳固统治 ②发展地方经济央直辖地区人口数的一倍。 ③后期威胁中央集权 突破、郡国并行制: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异姓王 (拥兵自重) 同姓王 (势力强大) 七国之乱 (不得人心) 吸取秦朝 孤立之败 剪 除 隐 患 平 定 削藩 问题1:诸侯势力过大 问题2:丞相权力过大 问题3:豪强地主膨胀 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