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 对话还是冲突 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 2022.2.24俄乌战争 2022.8.2佩洛西窜台 坚持正义 以和为贵 互利共赢 合作发展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从国际格局视角中看当代中国的外交智慧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954年 没握成的手 (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 1972年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012年 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握手 思考:从以上图片看到中美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成功的外交政策有一项内容不可或缺:一个基于通盘分析的长期战略观。 ———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变化:中美关系从敌对到缓和到新型外交关系 变化原因:国际形势、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家利益…… 一、冷战对峙格局下的中国外交方向抉择(1949年———60年代末) 二、多极化趋势出现下中国外交重大突破 (70年代) 三、和平与发展主题下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改革开放后———十八大前) 四、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下中国外交思想创新(十八大以后)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整个封面以红色基调为主,一大群飞舞的蝗虫围绕着毛主席,“蝗虫”寓意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反映了“冷战”格局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1949年—60年代末) 冷战对峙格局下的中国外交方向抉择 第一章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VS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进一步升级,在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的同时,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并胁迫英、法等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中国。这种敌对措施,不仅使西方私人投资者不敢再来中国投资,也使原有在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资产的97.1%为英、美、法三国私人投资)陷入困境。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此时影响外交的国际因素。 1.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国内 政治: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的不平等外交关系存在。 经济: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 巩固新生政权 恢复经济 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有何影响外交的因素? 毛泽东曾说:……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周恩来选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总方针) 思考: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如何抉择? 解决问题 基本方针 内涵 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如何处理国民政府的外交?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与社会主义国家?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