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9.9 新中国成立 56底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恢复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8.12 66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76.10 十年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徘徊时期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间,经济领域继续坚持“左”倾,加剧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加重了国家财政困难,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1977年2月 财政难 生活难 经济体制僵 思想观念僵 ①文革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时期(左倾错误仍然存在)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背景 必要性 可能性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探究:根据材料及教材,归纳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主要内容 意义 政治 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经济 转移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 思想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组织 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 确立以邓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①是建国以来党的伟大转折点; ②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转折1: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转折2:“左”倾→实事求是 转折3:民主法制遭践踏→拨乱反正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汉口 纠正了右倾错误; 通过了……总方针; 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河北 西柏坡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党的总任务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