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式 微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式 微》 整体感知 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的主旨。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整体感知———作品简介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整体感知———作品简介 《诗经》的成书 相传周代的时候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他们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也就是负责音乐的官员)进行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整体感知———作品简介 本诗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本诗出自《诗经·邶风》。邶风,邶地的民歌。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的民歌。 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整体感知———作品简介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读出感情。 3、注意停顿。 4、朗读流利。 整体感知———诗歌朗读 式微式微,胡①不归? 微②君③之故,胡为乎中露④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⑤,胡为乎泥中? 式 微 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①胡:何,为什么。 ②微:(如果)不是。 ③君:君主。 ④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⑤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字词解释 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精读细研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以“式微式微”起调,紧接着便交代了“不归”的原因。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上下两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式 微 精读细�———赏析诗歌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设问:无疑而问,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表达出服役在外的劳役者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 也更充分地表达劳动者内心的怨恨。 回答,揭示原因: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精读细�———赏析诗歌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 ◆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故”“躬”二字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内心痛苦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句句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