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严肃 肃立 肃静 肃清 沉默 默写 幽默 默读 清晰 明晰 振作 振兴 振翅 振奋 胸怀 胸口 胸襟 胸脯 怀念 怀抱 怀恨 怀疑 赞美 赞颂 赞叹 赞扬 效果 效力 有效 成效 非凡 平凡 凡人 凡是 回顾 照顾 顾客 光顾 训斥 教训 训练 训话 训斥 充斥 斥责 排斥 难 nán 难受 nàn 灾难 背 bèi 后背 bēi 背包 赞 胸 魏 效 崛 晰 肃 惑 斥 顾 惩 怀 默 训 难 凡 范 振 崛起 清晰 模范 效仿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苦难 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吗? 《难忘的泼水节》 人物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1898-1976) 字翔宇,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主要成就: 1.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 2.人民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 3.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4.对党的统一战线做出巨大贡献; 5.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周恩来选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 振兴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第一件事 1 2 3 4 时间 状态、气氛很认真,让人敬畏 地点 第一件事 同学们,你们是因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第一件事 5 6 好像在思考什么 表现出经过认真思考才回答,并非一时冲动。 第一件事 7 8 9 10 这句话是随口说的吗? ( ) 表现出惊讶和意外 效仿 ( ) 过渡段,承上启下。 对比 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 将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为祖国的兴盛、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第二件事 11 12 13 14 时间 地点 低沉郁闷 第三件事 15 16 时间 地点 四处张望 生气 女人: 哭诉 希望惩处外国人 中国巡警: 不惩处外国人 斥责那个女人 不敢得罪外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 紧握着拳头 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会这样? 中华不振 第三件事 17 表现出周恩来强烈的爱国忧国之情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刚唱完了气势豪迈的歌,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这是为了精心研究各种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苦读十年是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即使理想难以实现,投海而死也是英雄。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因为他目睹了中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饱受欺凌的社会状况,所以认识到只有学习更多知识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方法。 本文讲了几件事?尝试将它们的内容分别说一说。 (1)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时,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十二岁刚到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 (3)周恩来和朋友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见到一位中国妇女的遭遇,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大不相同 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