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6080

1.1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日期:2025-09-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2892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生物学,高中,苏教版,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能阐明减数分裂概念。 01 02 能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初步理解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这两种细胞结合而来,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和正常的细胞一样,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加倍。但事实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一样,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事实1:19世纪末,有些科学家在观察一种寄生生活的蛔虫时,发现它们的受精卵、 体细胞都含有四条染 色体, 而它们的配子(精子、卵细胞)中只含有两条染色体。 思考: 1.蛔虫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数量存在什么比例关系? 2.尝试用绘图的形式,推理一个蛔虫的体细胞转变成染色体数量减半的配子的可能过程。 思考: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中的一样吗? 配子的染色体数量减半 事实2: 许多生物也和这种蛔虫一样,配子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例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而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由此可见,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不是通过有丝分裂,而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我们称之为“减数分裂”。 结合课本P6的有关内容,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说出减数分裂发生的范围、时期、特点以及结果。 1.减数分裂概念剖析 有性 原始生殖 成熟生殖 分裂两次 一半 2.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睾丸)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 3.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中心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呈染色质状态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  既能进行有丝分裂,性成熟时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出现互换片段的现象 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 1、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4、交换(交叉互换): 时期:前期Ⅰ(四分体时期) 位置: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 【相关概念分析】 1. 如下图,同源染色体是 、 非同源染色体是:如下图 中A和C、 、 、 。 2. 下图中有 个四分体, 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脱氧核苷酸链。 3. 下图中互为姐妹染色单体的是:a和a'、 、 、 。 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如a和b、a和c等。a和b称为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和c称为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A和B C和D A和D B和C B和D 2 1 2 4 4 8 b和b’ c和c’ d和d’ 同源 非同源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面位置上。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在纺锤丝作用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 方案1 方案2 思考:方案1和方案2的不同具有什么意义? 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细胞缢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次级精母细胞) ①前期Ⅱ ②中期Ⅱ ③后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 (6)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变形 (7)精细胞变形成精子(无同源染色体) 1)场所: 2)过程: 卵巢 4.卵细胞的形成场所 四分体 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 卵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间期 染色体复制 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 有丝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3)特点: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1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