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力量” 1.A 【详解】A.教室的宽度约为7m~8m,故A符合题意; B.课桌的质量约为6kg~10kg,故B不符合题意; C.室内大气压强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105Pa,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的温度随季节的变化约为16℃~26℃,不可能达到5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通过活塞上移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 B.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是为了能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属于连通器,在水不流动时,两侧水面保持相平,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锥子做得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据图可知,拉萨水的沸点低于宁德的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说明拉萨的气压低;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拉萨海拔高于宁德,故A错误; B.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前拉萨水的沸点是90℃,说明拉萨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正确; C.沸点的高低与气压有关,与火力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上述分析可得,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大气压能支持一定高的水银柱,只要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实验结果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因此换用粗玻璃管做实验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玻璃管上端扎一个小孔,就会有空气进入玻璃管,管内也有大气压的作用,管内水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直到管内外水银面相平,因此在玻璃管的上端扎一个小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此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因为气压变小了,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得,在大气压不变时,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大气压能支持的液柱高度会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如甲图,玻璃管立起来前,里面水银是满的,立起来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此时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故A错误; B.如甲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变长,由于大气压强不变,因此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B错误; C.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海拔高度的减小而升高;如乙图,把自制气压计从山顶移到山下,瓶外大气压增大,根据瓶内大气压等于瓶外大气压加上水柱压强可知,瓶内气体压强不变,水柱压强减小,所以,细管内的水柱下降,故C正确; D.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大气压,瓶子上方时是封闭的,不属于连通器,所以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6. 托里拆利 760 1.0×105 【详解】[1][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所做的实验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值,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1个标准大气压。 [3]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3×105Pa,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105Pa。 7. 大气压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详解】[1]纸的下方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纸的上方受到瓶中水产生压强的作用,大气压远大于瓶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和纸被大气压托着,不会下落。 [2]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若此时将瓶口转向各个方向,纸片都不落下说明,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8. 减小 大于 【详解】[1]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氢气球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要小,到了高空,空气更为稀薄,气球内部的压强大于外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