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6712

【新教材】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十送红军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67324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下册,教案,课件,红军,十送
    (课件网) 《十送红军》、《情深谊长》 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 下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能在歌曲《十送红军》过门不间断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 1— 24 小节。 欣赏歌曲《情深谊长》,能感受其优美的音调、丰富的情感,以及调性 转换带来的音乐情绪、色彩、意境的变化 感受和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军民鱼水情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长征革命历史 长征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带你们回忆一段历史,1934 年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保 存实力,红军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转移,一路上寒风凛冽、千难万险,战士们 征服雪岭、穿越沼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事件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长征对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长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艰难 的长征路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这节课,让我们在歌声中重温长征故事,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学唱《十送红军》 答案就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军民鱼水情里。8 万多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近 10 天, 渡河花了 4 天,他们“悄无声息”踏上长征路,敌人竟没有发现丝毫动静。 30 万于都人民共同保守了一个秘密,这是怎样的奇迹!于都县城东门年逾古稀的曾大爷,不仅主动捐献了家中的床板,还把自己的一副寿材板也送到架桥工地。10 万条米袋、2 万多床被毯、8.6 万斤棉花、20 万双军鞋……苏区人民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支援自己的革命队伍。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夕,这里处处上演着 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景。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歌曲《十送红军》,重温这一段长征故事。 同学们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战前准备,才能支撑 一支 8 万多人的红军队伍的战略远征? 欣赏 学唱歌曲 歌曲描绘了红军长征出发时,根据地人民为红军送行的感人画面,表达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 聆听歌曲《十送红军》。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欣赏 学唱歌曲 很多字是江西方言发音,如介(jiè)字读成 gāi;歌词中有很多衬词,这些衬词没有具体的意思,但能体现歌曲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聆听欣赏歌曲,提示学生关注歌词的特点 学唱歌曲 教师视唱歌谱,要求学生对照歌谱找出旋律中出现的几处特殊装饰音,对比有和没有装饰音的演唱效果有何不同;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学习装饰音;引导学生表达出歌曲中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和对红军早日归来的期盼情感。 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跟随范唱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欣赏靳尚谊油画《送别》,说一说这幅油画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面?与歌曲《十送红军》有着怎样的联系?感受绘画与歌曲两种艺术形式表现同一题材时方法和手段的异同。 学唱歌曲 在这幅油画作品中,靳尚谊设计了三组主体人物形象,生动凸显军民鱼水情。第一组是母子。一位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仿佛在向红军指挥员说:“把孩子交给你吧,他也一起去参军。”而红军指挥员看着孩子,像在回应:“你年龄还小,我们还会回来的。”这一组人物,表达革命的火种还留在于都。第二组是夫妻。画作并未展现妻子的面孔,但透过她的背影便能感受到她对丈夫不舍的情感,比直接看着丈夫挥手告别更加深刻。第三组是红军与孩子。看到这一幕,似乎能感觉到孩子跟红军战士平时很熟悉,因此在战士出发之际,小孩拉着他的手,仿佛在说:“叔叔你要走了,把我也带上吧?”画家将民歌《十送红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