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何以天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出土于何地?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 有何特点? 国宝档案 何以天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三要素。 2.研读史料,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归纳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研读史料,总结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具体措施,概括“文景之治”的表现,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4.对比《秦朝与汉初统治政策比较表》相关内容,得出“秦亡汉兴”的历史启示。 安天下 赢天下 兴天下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一、 二、 三、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赢天下 一、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并 下 天 汉 瓦当(出土于陕西西安) 汉画像石《鸿门宴》 (出土于河南南阳)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约法三章 无颜见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 刘 邦 暗渡陈仓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 你同意阮籍对刘邦的评价吗? 请根据课本上的表述,说明理由。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xī 安天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二、 1.西汉建立之初,当时的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 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chún sì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班固《汉书食货志》 dàn 2.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4.结合所学指出,为此,汉高祖刘邦采取什么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你认为刘邦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是他的本意还是听从了别人的意见?请根据教材提出你的证据。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阅读课本64页第二段内容,指出汉高祖为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措施:① ② ③ 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稳定了民心,减轻百姓负担,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成效: 1.结合以上图文材料,指出当时西汉面临的又一棘手问题。 2.根据课本内容,指出西汉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谈谈你对这一解决办法的认识? 材料: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兴天下 --“文景之治” 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三、兴天下 --“文景之治”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班固《汉书·景帝纪第五》 三、兴天下 --“文景之治”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①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秦朝: 三分之二 汉高祖时: 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时: 三十税一 轻徭薄赋 秦朝: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 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三、“文景之治”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田赋 徭役 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