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1471

【新教材】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会师歌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527406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教案,课件,会师,课时,第三
    (课件网) 《会师歌》《地球上的红飘带》 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第三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 下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能从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等长征题材的艺术作品中,感受长征精 神,汲取奋进力量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会师歌》,感受歌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 通过学习体验《地球上的红飘带》中毛泽东的诗词、手书以及长征题材的音乐、美术作品,感知诗·书·音·画的交融之美,感受伟大的长征 精神。 新课导入 在伟大的长征中,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 600 余次战役战斗,跨 越近百条江河,攀越 40 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就有 20 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经过了一路的艰难险阻, 红军指战员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革命的曙光。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到达 陕北;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分别到达甘肃会 宁和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会师歌》,在歌声中感受胜利的豪情。 欣赏 学唱《会师歌》 聆听欣赏《会师歌》。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词蕴含了什么样的精神? 歌曲表现了激昂的、振奋的、充满胜利喜悦的情绪;歌词蕴含了革命精 神和爱国情怀 范唱 学唱《会师歌》 聆听欣赏歌曲,思考歌曲演唱表现的形式 合唱 视唱曲谱 出示歌曲二声部谱例并学习二声部演唱。 教学步骤:学生分声部合唱,唱歌曲中二声部中每小节第一个音,每个音唱两拍;低声部唱旋律,高声部拍节奏;高声部唱旋律,低声部拍节奏; 两声部合唱旋律;两声部唱歌词,分别与教师进行合唱;两声部合唱。 学唱歌曲 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 学生演唱合唱部分,其他由教师演唱 学唱歌曲 读歌词,感受歌曲内容 伴奏 学唱歌曲 学生轻声跟唱旋律两遍,然后找到齐唱部分,着重注意附点节奏部分,在老师的伴奏下,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演唱整首歌曲 综合探究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让我们一起在交响合唱的音乐中,诵读毛主席的长征诗词,观赏其气势恢宏、雄浑 豪放的手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经典美术作品,多维度切入艺术化的综合体验。 综合艺术体验《地球上的红飘带》 综合探究 综合艺术体验《地球上的红飘带》 赏析毛泽东诗词及书法作品《七律·长征》。 思考:《七律·长征》这首诗同学们在小学六年级已经学过,请大家欣赏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结合诗词,谈一谈这幅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综合探究 1935 年 10 月 19 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 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 11 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 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 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 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 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美学总结。 综合探究 作为诗词的原创者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手书作品无疑 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仍是 字体大小参差的风格。共写成正文 18 行,标题“长征诗”三字提笔轻写,字 字呈左低右高的侧势,线条流畅,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革命领袖的胸怀和 气魄。在《七律·长征》的手书中,毛泽东以笔走龙蛇的笔触,将红军长征 的艰辛与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