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1491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477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一、导入新课 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蔼温暖,心有阳光。我们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插入敌人的心脏;其实鲁迅先生的文字像阳光如雨露似春风鼓舞了每一位向上向善的中国人。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怀。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与建构: 了解鲁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忘却”与“记念”的关系,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 分析文章反映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柔石、白莽的形象 鉴赏文章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写作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国民党反动派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噩耗传来,鲁迅先生作诗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刽子手的愤怒,后又接连撰文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并在由他主持编辑的《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上刊登他参与起草的两篇宣言和他撰写的《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两文,同时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上选刊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作为无言的纪念。1933年2月7—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课文标题《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忘却”与“记念”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个标题里? “忘却”与“记念”一对反义词,放在一个标题里,看似矛盾,实际上寄寓着深刻的含义。却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 文章开头就写道:“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结尾又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从这两部分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所谓的“忘却”,就是将“战友”的牺牲而带来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从悲痛中脱离出来,忘却的是悲痛,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纪念死者。 题目解说 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忘却”,摆脱悲哀,为了忘却意为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 “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除殷夫外,其余四人均为共产党员,李伟森还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 “左联”五烈士被害:1931年2月7日,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五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 理清结构 1、熟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事件发展与表示作者强烈情感的关键语句,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拟定一个小标题。 (1)回忆白莽: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2)追忆柔石: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介绍冯铿。 (3)柔白被捕:简述作者与他们的关系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4)烈士遇害: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的境遇与悲愤的心情 (5)抒发悲愤:抒发悲愤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