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3504

2.6 认识空气 教案(表格式)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4486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认识,空气,教案,格式,人版,一年级
  • cover
冀人版(2024 年)科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 6 认识空气 课型 新授课 科学观念: 1. 学生能够说出空气无处不在,描述空气无色、无味等特征,列举 空气的用途以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2. 认识到空气的成分和特性决定了其在支持生命活动(如生物呼 吸)、助燃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理解空气与人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密 切关系。 科学思维: 1. 培养观察与描述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细致观察, 并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空气的特征。 2. 提升归纳与推理能力,从寻找空气的多种方法和对空气用途的探 教学目标 究中,归纳总结空气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探究实践: 1. 通过找空气、观察空气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探 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交流能力。 2.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工 协作,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探究 任务。 态度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空气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认 真观察、积极思考、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2. 让学生了解空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认识空气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基本特征。 了解空气的用途和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空气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空气,那哪里有 空气呢?”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课堂导入 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如人呼吸、风车转动等,教 师提问:“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气。 二、探究与发现 (一)观察空气 1.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透明塑料袋、一张白色硬卡纸(用于衬 托观察)。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和保持桌面整洁。 2.教师手持透明塑料袋,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教室中收集空气。将塑 课 料袋张开,快速挥动几下,然后迅速捏紧袋口,使空气充满塑料袋。 把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放在白色硬卡纸上,示范“看一看”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中空气的颜色,提问“我们能看到空气是什么颜 色的吗?”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无色的特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的示范收集空气。之后,分别运用 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程 (1)看一看:仔细观察袋中空气,组内成员交流是否能看到空气 的颜色、形状等,记录观察发现。 (2)闻一闻:小心打开塑料袋一个小口,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 空气飘向鼻子,闻一闻空气是否有气味,记录感受。 (3)尝一尝:轻轻抿一小口空气(注意不要将空气大量吸入口腔), 感受空气是否有味道,组内分享体验。 学 (4)捏一捏:用手挤压塑料袋,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它的“软硬度”等 体会空气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等特点,交流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教室中巡回观察,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 发,如提醒学生在闻和尝的过程中注意卫生和安全。 2 4.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观察方法和发现。 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空气无色、无味、透 习 明、具有流动性等特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观察给予肯定。 教师提问:“除了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还有其他方法能更清楚地 观察到空气的这些特征吗?”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合理的想法给予鼓励和点评,为后续 进一步探究空气的性质埋下伏笔。 (二)比较空气和水 1.教师展示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满空气(提前 用透明塑料膜密封杯口)。 介绍实验材料,说明接下来要对水和空气进行比较观察。 (1)从颜色方面比较:让学生观察两个杯子,说一说水和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