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德 ] 恩格斯 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 SPEAKING AT MARX'S TOMB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 学习目标 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 目标一: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目标二: 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掌握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目标三: 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目标四: 情境导入 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这里发表了这篇闻名世界的悼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情境导入 今天,为了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逝世140周年,我们将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品读恩格斯的悼词,临伟人墓地,畅谈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人物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德国哲学界的杰出人物,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卡尔·马克思的亲密伙伴恩格斯,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马克思大力资助,还在马克思去世后协助他完成了《资本论》等未竟之作,并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程。 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伟大的友谊 探寻背景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的居所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3月17日的葬礼仪式上,恩格斯发表了演讲,对马克思非凡的一生进行了简洁的回顾,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同时流露出对这位挚友深切的哀思。 结构 开头 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对逝者表达哀悼之情。 中间 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贡献、功德。 结尾 歌颂逝者的品德,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文体知识 悼 词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整体把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部分 (1) 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2-7)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学习活动: 品语言,体会“哀” 感光辉,概括“功” 明主旨,感悟“德” 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发表讲话呢?请朗读第一段,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第一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一段没有直接表明哀痛悲伤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 两点三刻 停止思想了 还不到两分钟 永远地睡着了 安静地睡着了 品语言 1. “两点三刻”为什么把逝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精确? 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品语言 2.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为什么?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伟人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