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1207

【核心素养目标】主题六 活动二《电子围栏与红外传感器》教案-【湘科版2024】《信息科技》六下

日期:2025-04-0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74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目标,主题,活动,核心,电子围栏与红外传感器,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2课《电子围栏与红外传感器》教学设计 课题 电子围栏与红外传感器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理解红外线在安防、农业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例,感知不可见光技术的实际价值,激发对传感器应用的探索兴趣。计算思维:分解电子围栏“检测-判断-报警”流程,用条件判断编写红外传感器与蜂鸣器的联动程序,调试解决误报、漏报等实际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动手搭建电子围栏模型,尝试改进传感器布局或增加警示灯光,对比牧场电子围栏,提出校园安防的优化方案。信息社会责任:探讨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如电子围栏的安全性、红外监控的隐私问题),形成“技术设计需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警报装置的制作原理及其在饲养场管理中的应用,提升饲养安全与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动物警报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装置参数以满足不同饲养场的需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6.2课 电子围栏与红外传感器围栏为饲养动物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安全的生存与生长环境,保护了它们的安全。电子围栏利用电子信号对边界区域进行监测和管控,实现智能控制、预警和报警,有效提高了动物生存空间的安全性。想一想:未来的农场是不是都是全自动的?虽然不能说完全不用人管,但未来的农场确实会越来越智能化。比如,有自动灌溉系统、无人机巡视农田、采摘机器人等。牧场电子围栏也是其中的一种应用。饲养场迎来智能化革新,动物警报装置成为新宠,它不仅实时提醒动物活动,预防逃跑与伤害,更以高效管理,为饲养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与秩序。饲养场智能化升级,动物警报装置成为得力帮手,它实时监测动物动态,预防潜在风险。播放视频《什么是电子围栏》 课程新知导入。完成思考题。观看教学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围栏的基本功能。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认识红外传感器电子围栏的基本功能为了实现对饲养场地边界的监测和管控,防止外来动物入侵,电子围栏应该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当探测到有动物靠近时会报警;(2)当有动物穿越围栏时会报警。红外线是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有温度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线虽然人眼无法看见红外线,但使用仪器或传感器可以探测到红外线。红外线被广泛应用于探测、遥控、热成像夜视仪等领域,例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红外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物体能将照射到其表面的红外光线反射回去,当物体进入传感器前方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发射的红外线被物体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反射红外线后,产生控制输出信号;物体离开感应范围后解除输出信号。红外接近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检测、智能控制、机器人障碍识别等。实验探究红外对射传感器设计使用红外接近传感器搭建动物靠近报警模型,画出控制示意图。红外对射传感器具有一对分离的红外线发射管与接收管,发射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红外线信号。当两者之间有障碍物时红外线被阻隔,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产生报警信号。信息链接红外光栅由多对红外对射传感器按一定距离排列组成。发射端可发出多条平行的红外光束,当有物体遮挡一条或多条光束时,接收端接收不到完整的光束信号,便会触发报警。红外光栅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例如,家庭、工厂、仓库、学校等场所的周界防范,可及时发现非法入侵;在电梯门保护中,能防止夹人夹物等事故的发生。二、体验电子围栏模型制作电子围栏模型制作以红外对射传感器作为输入设备,主控板作为控制器,主控板集成的蜂鸣器作为输出设备,设计电子围栏模型。实验探究制作电子围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