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6254

第11课 古代日本上课 课件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29168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古代,日本,上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倭王印 遣唐使印 日本国王之印 从三枚印章看 《古代日本》 古国初章启 印章名 倭王印 印 面 汉 委奴国王 材料一: “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印面中的“汉”和“委奴国”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汉———东汉 委(倭)奴国———古代日本 古国初章启 1-2世纪 兴起 5世纪 统一 材料二: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大 和 国 的 最 高 统 治 者 · 大 王 大和政权 古国初章启 活动1:请根据课本知识梳理大和政权的管理体系,并上台讲解 (最高统治者) 依靠 贵族 统治 生产组织形式 大王 贵族 私人领地 部 部民 地位近似于 田部 海部 锦织部 锻冶部 贵族制 部民制 奴隶 奴隶社会 “大化改新”潮 印章名 遣唐使印 印 面 遣唐使印 思考:为什么此时日本要向中国派遣使者?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隋唐时期中国体系完备,国力强盛,吸引日本前往学习。 “大化改新”潮 日本出土的新式农具 生产力得到了进步 材料三:7世纪以来……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适合于水稻生产的各种新式农具:铁锄、铁锹、铁犁、大型曲镰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思考:646年前日本的社会情况如何? “大化改新”潮 奴隶主 奴隶 材料四: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强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据《日本书纪》整理 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 “大化改新”潮 材料五:豪强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据《日本书纪》整理 奴隶主之间的矛盾(皇权衰落;贵族实力强大) 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 生产力得到了进步 “大化改新”潮 苏我入鹿 中 大 兄 皇 子 中臣镰足 皇极天皇 7世纪中叶,日本豪族苏我氏把控朝政,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史称“乙巳之变”。孝德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遣唐使高向玄理回到日本,国内出现了政权更替 “大化改新”潮 孝德天皇召集刚刚回国的遣唐使,向他们寻求建议。 活动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此时刚回来的遣唐使高向玄理,请你结合隋唐制度和日本社会现状,为天皇递交一份合理的改革方案,并根据以下格式制作表格。 提示:中国隋唐制度有: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地方行政制度 经济: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 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 改革前的社会背景 隋唐措施 改革的措施 “大化改新”潮 改革前的社会背景 隋唐措施 改革的措施 政 治 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王权受到威胁。 三省六部制度 道州县地方 行政制度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大化改新”潮 改革前的社会背景 隋唐措施 改革的措施 经 济 土地、人民由各“部”贵族私有,世袭贵族经济实力强大,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奴隶和部民。 均田制 租庸调制度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③统一赋税。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