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7.1 变量与函数 学习目标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重点) 2.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 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难点) 新课导入 思考一下: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新课学习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新课学习 思考一下:小蕾在过14岁生日的时候,看到了爸爸为她记录的各周岁时的体重,如下表 周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体重(kg) 7.9 12.2 15.6 18.4 20.7 23.0 25.6 28.5 31.2 34.0 37.6 41.2 44.9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在哪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也随着增长,且在1-2岁增加较快. 新课学习 思考一下: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波长λ(m) 300 500 600 1 000 1 500 频率f(kHz) 1 000 600 500 300 200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λ与 f 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λf=300 000,或者 300 000 λ f = (2)波长λ越大,频率f 就_____ 越小 新课学习 思考一下: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_____. πr2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 cm、1.5 cm、2 cm、2.6 cm、3.2 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半径r(cm) 1 1.5 2 2.6 3.2 ... 圆面积S(cm2) ... π 2.25π 4π 6.76π 10.24π 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 新课学习 变量的概念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的概念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即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新课学习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 举个例子 y = 2x - 3 自变量 因变量 新课学习 例1 以下各式中,y是x的函数的有: y=5不含未知数x,故 y=5不属于y是x的函数 √ √ × × 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关键是看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新课学习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解析法,如问题4中的S=π r2,这个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2)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小蕾的体重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图象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 新课学习 拓展: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表示方法 优点 缺点 解析法 列表法 图象法 能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 (1)求对应的函数值时,要经过计算;(2)有些函数关系不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 (1)列出的对应值有限;(2)在表格中不容易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准确找到其对应的函数值 一目了然,对表格中已有自变量的每个值可直接査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 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 势和某些性质. 新课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