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课时 【本节聚焦】 1.什么是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如何自我调节? 3.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入———问题探讨 1. 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2. 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吗 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像这样的入侵种,由于它的繁殖、适应的能力很强,而且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因此一旦蔓延,就会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什么是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概念: 生态系统的 和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组成成分 4部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结构 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结构 功能 这些生态系统哪个处于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特征有哪些?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平衡特征: (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呼伦贝尔草原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 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网 食物链 交织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平衡特征: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载体 动力 生态系统 的功能 生物圈二号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2)功能平衡: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平衡特征: (3)收支平衡 : 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生产者 科学家通过测量和数学模拟,绘制了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总生产量 (光合作用) 群落总呼吸量 相对值 演替进程(时间) O 早期阶段 成熟阶段 【思考】据图分析,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且趋于稳定 说明群落在输入和输出上趋于平衡状态,即生态系统表现为收支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务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4,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尝试用文字、箭头等符号分析:案例1:草原上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 2.尝试用文字、箭头等符号分析:案例2: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中的调节实例1:草地上草、兔、狼之间的调节 草增加 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草减少 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增加 兔减少 狼减少 狼增加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面貌遭到破坏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郁闭,林间阳光减少 枯枝落叶增多 火灾 阳光、养料充足 (一) (一)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2)生态系统中的调节:实例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调节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1)概念: (2)模型图: 发生偏离 回到原来方向 调节稳态 负反馈调节 原方向 “改斜归正” (3)意义: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