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默写 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了全球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全 球人口的增长 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新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5、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 6、导致各种疾病传播及外来物种的侵入。 复习提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1974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数量 质量 饥饿 安全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3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重难点)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导入新课 现代农业,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 导入新课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1)工业革命后: (2)20世纪中叶: (3)20世纪下半叶: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建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育种技术推广、高效化肥应用; 设施农业获突破性进展;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经营模式。 2、过程 ①前提: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 (1)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 3、表现: ②特点: 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③影响: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历史纵横) 播种机 联合收获机 铧式犁 机器人 (3)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 ①成就: ②影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间 国家 新品种 产量 1930年 美国 玉米 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 1941年 墨西哥 小麦 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20世纪60年代 菲律宾 杂交水稻 亩产可达600—650干克 2014年 中国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2019年 中国 第三代 杂交水稻 亩产1046.3千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4)养殖业生产经营现代化 ①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 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 控制。 ②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 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 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 ③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 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经营发展,从淡水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