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8604

10.2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共2课时,31张+24张PPT)

日期:2025-03-3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7574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2,平行线,判定,课件,2课时,31张
    (课件网) 10.2.1 平行线的判定 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基本事实,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识别相交线、平行线,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性质。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能度量。 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判定方法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了解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经历探索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的性质和判定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垂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的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二)教学难点 区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能正确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和计算。 理解平移的性质,特别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几何问题进行讨论,如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如探究垂线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具等直观手段,展示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练习法:通过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应用新知 创设情境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 双杠上的两条木杠,黑板的上下两边,把它们看作直线时,都给我们平行直线的形象.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①“在同一平面内” ,是前提条件. ②“不相交”,就是没有交点. ③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线段.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B a . b 有且只有一条 ①“一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二靠紧”:把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边; ③“三移动”: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与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 ④“四画线”: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新知 B a . 如图,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b 有且只有一条 C . c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