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0896

福建省漳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4691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次,试卷,生物学,质量检测,教学,福建省
    (在此试卷上答题无效) 漳州市 2025 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本试题卷共 8 页.20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其中,1~10 小题,每题 2 分;11~15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糖的功能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单糖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B.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其膜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多 C.细胞膜上与蛋白质、脂质结合的糖类分子称为糖被,位于膜外侧 D.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2.酶制剂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使用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B.使用果胶酶可提高果汁的产量,并使果汁变得清亮 C.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溶菌酶可与抗生素混用治疗某些细菌的感染 D.多酶片的作用机理是为食物中大分子水解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3.支原体是可引起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感染的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会影响支原体膜蛋白的运动速率 B.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与呼吸道细胞相同 C.拟核是支原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D.支原体细胞内存在核酸 蛋白质复合物 4.研究人员拟筛选出优良的酵母菌菌株用于发酵,其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涂布、划线过程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培养基 A 上的菌落可先通过菌落特征进行筛选 C.进行平板划线时,后一次划线应从前一次的末 端开始 D.涂布时用灭菌后的接种环将菌液均匀涂布于培 养基 A 表面 5.杜鹃作为--种巢寄生生物,具有将寄生蛋置于寄主巢中由寄主孵化和抚养的特性。在漫长的 进化历程中,杜鹃种群中那些控制寄生蛋外形与寄主蛋相似的基因频率显著提升。引起该基因 频率提升的因素主要是 A.杜鹃种群内部基因的自然突变 B.杜鹃种群与寄主鸟类的基因交流 C.与寄主蛋相似的杜鹃蛋的存活率高 D.杜鹃种群中随机交配导致的基因重 6.临床上常用 MTT 法评估细胞活性、增殖能力或药物毒性,其原理是脂溶性的 MTT 分子可以 被活细胞内的线粒体脱氢酶还原成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缺乏这种功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TT 可能影响线粒体脱氢酶的高效性 B.MTT 分子可自由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 C、药物毒性越大,MTT 反应液颜色越深 D.线粒体脱氢酶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7.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是正常基因非模板链上 A 突变成 G 所致,结果造成该位置对应的反密码 子变成 3'-CAA-5',则正常密码子对应的模板链的碱基是 A. B.5'-AAT 3' D.5'-CTT-3' 8.镇痛类药物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使 C 物质释放 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另一类主要是作用于 通道蛋白,抑制神经冲动 的产生从而减缓 疼痛反应。如图是这两类药物作用的示意图,A、B 为具 体药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时,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物- 质 C B.药物 A 可作用于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 C.药物 B 起作用时,不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1)物质 C 发挥作用后一定被回收重新利用 9.为确定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实验小组利用卷翅红眼 和直翅紫眼两个纯合品系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B.由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中的雌雄果蝇都有表现为直翅紫眼的个体 D. 中卷翅红眼个体中雌性:雄性=2:11 10.紫茎泽兰的根释放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系统结构,用本地物种替代是 有效控制方法。科研人员选南酸枣、假地豆和狗尾草进行相关研究。图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