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能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 2.能通过实例,说明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具有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重难点】 重点: 1.能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 2.能通过实例,说明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195-199页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完成下列内容。 大气压强: 和液体一样,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 。这种压强称为 ,简称 。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测出了大气压的具体数值。 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越高,大气压 ,沸点 。 列举出生活中三个应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 , 。 【合作探究】 【教师介绍】 大气层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大地,保护、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层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大气压强 空气和液体一样,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 年 5 月 8 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抽气泵的发明者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他将两个直径约为 36 cm 的铜质空心半球紧扣在一起,用抽气泵抽出球内空气,然后用 16 匹马分别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 16 匹马费了很大的劲才拉开。两个半球被拉开时,爆发剧烈响声。假如不抽去半球内空气,用手就能拉开它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感受空气的“力量” 【做一做】 方法:取两个挂物品的小吸盘,按图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双手向两侧拉吸盘,你有什么感觉?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我们发现,若要拉开对接排出空气后的吸盘,则需较大的力;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则能轻松分开吸盘,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这是因为吸盘内部空气排出后,吸盘外部的空气会把两个吸盘紧压在一起,所以需要较大外力才能将其拉开。如果空气能进入吸盘内部,吸盘内、外所受的大气压强逐渐变为相同大小,那么就能分开吸盘。 【教师提问】 现在你能解释覆杯实验的现象吗?你再试试,轻轻转动杯子,使薄片朝不同方向,看看薄片是否仍能停留在杯口,并解释原因 分析】 这是因为被子内装满水,排净空气,液体给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所以纸片被托住不掉落。 【教师提问】 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请同学们类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尝试总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师提问】 大气中存在大气压强,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如何测量呢? 【托里拆利实验】 如图所示,取一根长约 1 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汞;用戴有手套的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流出。 实验现象 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约760 mm。 为什么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是哪种神奇的力量托住了液柱呢? 实验分析 灌满汞的玻璃管内部没有空气。随着汞柱的下降,管内汞液的上方形成真空。 管外汞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 mm高的汞柱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气压强跟760 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大小相等 即:p大气= p 汞 = ρgh = 13.6 × 103㎏/m3 × 9.8 N/㎏× 0.76m ≈1.013×105 Pa 请同学们尝试算一算,如果用水和足够长的玻璃管做这个实验,留在玻璃管中的水柱大约有多高? 【观看视频】 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思考玻璃管的粗细、将玻璃管向上提、将玻璃管倾斜等操作是否会影响液面高度呢? 【知识总结】 托里拆里实验中,管内上方一定是 。 水银的高度只由 的大小决定。 液面高度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长度以及上提还是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