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4132

【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3.2.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分层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830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作业,分层,交换,气体,外界,3.3.2.1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3.3.2.1呼吸的过程 分层作业 1.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作() A.呼吸作用 B.肺通气 C.气体运输 D.内呼吸 2.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A.胸大肌和膈肌 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 3.肺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4.溺水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肺换气受阻 B.气体运输障碍 C.肺通气受阻 D.组织换气受阻 5.婴儿出生后如果不啼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是() A.无法与外界沟通 B.肺部不能正常扩张 C.容易被父母忽视 D.会很快入睡 6.简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7.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操作要点? 8.简述心肺复苏的完整操作流程。 9.从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角度,解释婴儿出生后为什么啼哭? 10.测量胸围差时,需要测量()。 A.平静状态下的胸围长度 B.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 C.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 D.B和C 11.婴儿出生时啼哭对其呼吸系统的意义在于() A.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启动呼吸运动,使肺泡张开 C.锻炼声带 D.吸引父母的注意 12.下列关于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胸廓容积增大,气体入肺 B.胸廓容积缩小,气体出肺 C.胸廓容积变化导致气体进出肺 D.气体进出肺导致胸廓容积变化 13.假如某人的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病态,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这会对他的呼吸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进行分析。 14.为探究呼吸运动中肋间肌的作用,实验小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小鼠麻醉后,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的肋间肌正常,B组小鼠通过手术切断肋间肌。观察两组小鼠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1)请预测两组小鼠的呼吸情况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设置A组的目的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关于肋间肌在呼吸运动中作用的什么结论? 1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人体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准备软尺、气球、塑料瓶、橡皮膜、玻璃管等材料。将气球套在玻璃管一端,放入塑料瓶中,瓶底用橡皮膜密封。模拟人体呼吸过程,向上推橡皮膜和向下拉橡皮膜,观察气球的变化,并测量相关数据。 (1)实验中,气球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结构? (2)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的哪个过程?此时肺内气压如何变化? (3)在测量胸围差时,测量多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B 2.B 3.B 4.C 5.B 6.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吸入肺;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呼出肺。正是由于胸廓的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及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7.首先要将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上,解开领口、领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施救者一只手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子,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孔漏出。 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嘴,缓慢而持续地吹气,观察到患者胸廓有明显起伏,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吹气频率约为每分钟10-12次。 8.确认现场安全,快速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呼吸。可通过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时间5-10秒。 若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掌根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