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7931

5.12.2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课时光合作用课件(共18张PPT)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759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12.2,课件,七年级,2024,苏科版,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2章 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稳定 第2节 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1课时 光合作用 七年级下 S K 情境导入 最近,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归来不仅带回了重要科学实验样品,还让“太空养鱼”成为了热议话题。在太空中,科学家们打造了一个微型生态缸———天宫水族箱”,实现了斑马鱼和水草金鱼藻的共生。 太空中没有自然的昼夜循环,“天宫水族箱”配备了LED光源,为水草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在太空生态缸中,需确保每天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模拟地球上的昼夜节律。如果生态缸中不放金鱼藻,斑马鱼是否能够长久的活着 (一)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将一只小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鼠很快就窒息死亡。 将小鼠与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死亡。 将点燃的蜡烛与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里。 蜡烛不容易熄灭。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绿色植物 小白鼠 (或蜡烛) 氧气 二氧化碳 普里斯特利根据实验得出了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实验一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甲 乙 水(中性)呈淡蓝色 清水 溶解大量二氧化碳 溴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A组 B组 C组 A B C 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 甲:BTB 由淡蓝色变绿再变黄,说明有二氧化碳 乙:BTB 为淡蓝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碳 丙:BTB 由淡蓝色变绿再变黄,说明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快要熄灭的火柴棍,遇到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立刻猛烈燃烧起来。说明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能够产生氧气。 提示: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实验二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 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叶绿体 (储存化学能) 有机物 + 氧气 条件 原料 产物 场所 反应式 合理密植,产量高 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过稀,产量低 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而造成浪费。 过密,产量低 叶片互相遮挡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合理密植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② 间作套种 使植物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照射,提高光合作用作物的产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盘点收获 光合作用 原理的应用: 合理密植 1.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 A.农田松土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栽 D.人工授粉 2.小明买金鱼时,老板送了一些新鲜的水草,让他放到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装饰鱼缸 B.清洁鱼的排泄物 C.增加水中的氧气 D.降低水的温度 B 课堂练习 C 3.如图为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器官是茎 B.图中①指的是有机物 C.图中③指的是叶绿体 D.温室“气肥”指氧气 C 4.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 进出叶片的是(   ) B D 5 .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