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章(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 课 题 唱歌教学《快乐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傣族民歌常用“1、3、5”和旋的分解进行。歌曲结构方整,为单乐段。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X X X. X 与X. X X X ”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 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性格迥异,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教学目标 能用欢快的甜美的声音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学会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音乐表 演。 3、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性的兴趣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重 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难 点 能准确的掌握歌曲最后一句节奏及演唱。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创设情景法、创编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学习、聆听、歌唱乐曲。 教学环节与资源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目标,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如音频、视频、电子白板等功能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新授:教唱环节 1、赏歌曲 2、打击节奏,练歌曲 闯关 3、唱歌曲 三、跳一跳 四、拓展 1、师生问好。 2\4 1 2 3 4 | 5 - 同学 们 好, 2、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那么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民族节日? 3、播放视频,揭示傣族 ———泼水节。简介泼水节的意义、传说及风俗。 1、播放歌曲,感受乐曲情绪。 提问:“听一听,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旋律? 2、播放歌曲第二遍,和老师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律动。 3、提问:“同学们,要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他们给我们设下了重重关卡,有没有信心一起闯关呐?” 4、用节奏型来读歌词:注意八分附点节奏X. X X X和X X X. X 的区别。 5、出示最后一句,解决难点节奏。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应用,用拍手表示此处停止。连音画拍三下,保持三拍。 6、教师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假声模唱,并在二分音符处打击节奏:X X 及最后一句节奏长音的处理。 7、弹奏歌曲旋律第一遍。注意吐字、咬字及节奏的准确性,及时纠正,解决难点。 8、弹奏歌曲旋律第二遍。注意欢快的情绪 问:傣族人泼水时是怎样的心情? 问:傣族还有一件神奇的乐器———象脚鼓。出示图片。 师:在泼水节上,人们身着盛装,会敲起铓锣,打起象脚鼓,同学们:想不想,打起象脚鼓呐?师生同奏。 9、播放教师为歌曲创编的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 教授傣族一两个简单且有特点的舞蹈动作。 10、播视频,巡回教授 播放图片:感受本单元其它名族风俗,为下节课做铺垫。 1、师生问好。 1 5 1 5 | 5 4 3 2 |1— 您好 您好 郝老 师 好。 学生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傣族风俗视频,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意义及来历。 学生静聆听并回答。 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感受乐曲情绪。 回答:有 根据节奏型读歌词,反复练习最后一句的节奏,注意连音及八分休止,(用吸气表示)轻声演唱。 用手边画出节拍边读歌词 生轻声跟唱,在长音二分音符结尾打击节奏X X及最后一句长音处(他)打出X X X 节奏。 生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吐字、咬字及节奏的准确性 反复练习最后一句。 生加入律动,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注意轻声,不可喊唱。 为歌曲伴奏:第一段 男生:X 0 | X 0|X O | X O || 女生:O XX | O XX | O XX | O XX || 第二段,反之进行。 第二遍: 男生:X - | X - |X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