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9273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课时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学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965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传统文化,文化,中华,高中,发展,课件
    第二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标内容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 3.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1.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2.具备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和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3.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INCLUDEPICTURE"必备知识.TIF"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形成和发展 (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特点和影响 (1)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影响 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②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1)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表现: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正确态度: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当代价值 (1)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INCLUDEPICTURE"核心素养.TIF"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素养目标:结合“古代中华数学思想的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提高学生科学论证、解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INCLUDEPICTURE"情景探究.TIF" 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接下来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在逐步摸索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1到30的数字,到了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 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到了战国时期,四则运算得到了确立,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博弈论”的萌芽,著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