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0760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 任务一 阿长与《山海经》山地回忆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072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第三,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任务一 阿长与《山海经》 山地回忆 走近作者,了解文本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阿长与《山海经》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对她的印象很深,专门写了此文来追怀她。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作家。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其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著有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秀露集》《尺泽集》等。 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的“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作者如是说,可见作者是在用情感来写作,光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字词 阿长与《山海经》 憎(zēng)恶 菩(pú)萨(sà) 絮(xù)说 惶(huáng)急 辟(pī)头 烦琐(suǒ) 土匪(fěi)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哀悼(dào) 书斋(zhāi) 霹(pī)雳(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孤孀(shuāng) 重点字词 山地回忆 土靛(diàn) 玉黍(shǔ) 盈(yíng)余 碛(qì)口 刨(páo)抓 袄(ǎo)襟(jīn) 剪裁(cái) 标题 《阿长与<山海经>》 《山地回忆》 内容 标题中交代了文本主要刻画的人物———阿长,并交代了主要事件———阿长与《山海经》之间的故事,通过标题我们能简单把握作品重点就是讲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 标题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内容,即对在山地地区发生的往事的回忆。 尝试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入手理清两篇文章的内容。 从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从详略安排感知文章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说话的神态、喜欢打小报告、不好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谋害隐鼠。比较详细地写了阿长讲“长毛”的故事,重点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真实地反映了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的内容,展现了长妈妈的真诚和善良,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山地回忆》中略写了山地姑娘妞儿的大胆泼辣,但是从详写的内容中,我们看到了妞儿的朴实、热情、善良、支持革命等众多优秀品格。 从角度选择感知文章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最后两段之前的内容作者以童年的眼光来看待阿长,最后两段是作者以成人的视角来写阿长。 《山地回忆》主要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相隔八年,一是“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二是当年一个小姑娘给“我”做袜子。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和叙事结构。 《阿长与<山海经>》 《山地回忆》 主要 事件 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