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任务三 布置教室宣传板报 回顾课文的选材特点 1.一人多事,以小见大。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选材紧紧围绕闻一多先生一个人,写了他两个方面的事情:先写作为学者方面的事情,写他用几年的辛苦,写成《唐诗杂论》;用十年的艰辛,著成《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突出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再写作为革命家方面的事情,如起稿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进行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突出他“说了就做,既说又做”的特点。这两方面的选材紧扣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高贵品质展开,以小见大,环环相扣,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与凛然正气。 2.多人多事,有线索,有波澜。 《驿路梨花》的选材紧紧围绕大山深处的小茅屋展开故事情节,出现了解放军、梨花姑娘、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人,人物和事例众多,为了吸引读者,以“寻找小茅屋主人是谁”为线索,设置悬念和误会,让情节跌宕,一波三折。 3.详略安排要适当。 《阿长与<山海经>》略写阿长的切切察察、过年吃福橘、说吉祥话的迷信做法等,详写阿长给“我”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等,展现阿长的朴实善良,饱含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歌颂。本文选材是根据中心需要,详写正面事例,略写反面事例,以展现人物品质。 4.总分总组织材料。 总分总、分总、总分等是常见的组材方式。总,指总体叙述;分,指分层叙述;两者是总叙和分叙关系的结构方式。例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选材就从两个方面———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是总叙,前面是分叙。具体如后表: 5.选材要典型。 《邓稼先》一文选材极为典型。文章选取了邓稼先在艰苦的环境下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这一重大事件,突出了他对国家的卓越贡献。同时,通过回忆邓稼先求学、回国等经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如选取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奋斗的场景,典型地体现了他不畏艰苦的品质。还有与奥本海默的对比,凸显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这些典型的选材,从不同方面塑造了邓稼先的光辉形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应像《邓稼先》一样,选取最能表现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使文章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更具感染力。 学以致用,创作片段 任务一:请阅读《花姐的魅力》这篇文章,说说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花姐的魅力 初一新上任的政治老师,虽年过50,却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那细丝般的头发总是喜欢搭在肩上,显得时尚潮流,我们都叫她“花姐”。 每天铃声第一次响起时,花姐总会准时站在班门口等着。这时就会有同学在私底下小声议论着:“花姐又换衣服啦!”天天如此,换衣服成了同学们眼睛的焦点,天天不重样。 上课时,花姐站在讲台上开始表演她的“独角戏”,她的动作、语言都会成为我们的笑点。用手指将肩上的头发向后一拨,标志着表演开始。一只手拿着书,另一只手在空中挥舞着,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还记得,上学期的校运会,体育老师从班里挑了一大部分人准备去做课外训练,花姐堵在门口,举起双手在空中挥舞和体育老师争论,体育老师拗不过她,只好让给她上政治课。 这位将步入老年的花姐,天天都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新的一天的希望,活出了她的精彩。 这篇文章以“魅力”两字为中心,选取了花姐天天换衣服,上课演“独角戏”,与体育老师争课等事件,来表现花姐的魅力:衣着时尚潮流,上课认真幽默,对待学生有爱心。 任务二:请将下面介绍冰糖葫芦的一段话重新排序,并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排序的。 ①你好! 北京作为文化古都,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 ②冰糖葫芦是北京的传统特色小吃,食材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