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0846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 任务一 阅读古今美德文章课件(共7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95502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第四,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任务一 阅读古今美德文章 创设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讲好中华美德故事,学做时代最美少年”宣讲活动的核心任务: 1.花两周时间阅读课内外关于中华美德的文章,借鉴其写法,撰写一篇文章,并向班级板报组投稿,主题为“讲好中华美德故事,学做时代最美少年”,500字以上,文体要多样化。 2.利用评价量表,修改中华美德征文稿件。 3.小组合作,分块承包班级板报区块,完成一期主题板报任务。 4.撰写自己家的家训或家规,向同学宣讲“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重要性,时间每人不少于5分钟。 5.从“孝亲敬老”提升到“中华美德”,讨论中华传统道德的观念,准备好10分钟的发言稿。 以言入境,启发情感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略读课文,围绕小茅屋,作者都写了哪些人?他们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事?请完成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图。 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样讲? 复述要求:把人物的心情通过各种方法表现出来,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把妙处讲出来,处理好细节,讲究用词,体现对语言锤炼的重视。 集言广意, 实现情感内化 按时间顺序梳理材料,完成表格。 序号 时间 素材 排序 详略 中心 ① 十多年前 解放军路过,无处居住 4 略 文章通过讲述发生在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场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 ②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早上 解放军盖小茅屋,梨花姑娘被感动 5 略 ③ 从那以后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6 略 ④ 梨花出嫁后 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 7 略 ⑤ 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 2 略 ⑥ 暮色中 “我”和老余路过、借宿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粮食 1 详 ⑦ 第二天早上 “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 3 详 用两种方法复述课文。 (1)按照建造、照料、修葺小茅屋的时间顺序: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接替梨花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并送米;“我”和老余投宿小茅屋;修葺小茅屋。 (2)按照课文写作顺序:“我”和老余投宿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并送米;修葺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接替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 思考:哪一种记叙顺序更好 具体说一说。 插叙的作用———交代小茅屋的由来,让文章悬念迭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复述的基础上再分段,并列出小标题。 ①深山投宿小茅屋。②饭香水热暖人心。③巧遇老人知实情。④遇见妹妹道原委。⑤驿路梨花处处开。 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为什么 再次略读课文,确定写法这个重点,展开学习探究。 以言会意, 体会写法精妙 完成下面关于悬念和误会的梳理表格,品味文章构思的巧妙。 完成下面关于悬念和误会的梳理表格,品味文章构思的巧妙。 如果从解放军十多年前造小屋时说起,一直说到现在,这样文章就很平淡,而加上插叙和两次误会,就能引人入胜,波澜迭起。具体如下: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人,而不只写哈尼小姑娘梨花 小屋真正的主人,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文中“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修葺了小茅屋,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了粮食,哈尼小姑娘梨花十几年来一直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在梨花出嫁后一直照管小茅屋,解放军战士修建了小茅屋。 他们做这些事都是为给过路人带来方便,服务大家,帮助大家。所以小屋的主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群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的人。 作者这样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