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第15课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进步推动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促使货币产生与演变;而世界货币体系的构建则反映了不同时期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经济基础对外汇金融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时空观念:梳理货币从早期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发展历程,明确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形态转变的时间节点与地域差异。掌握世界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分析不同阶段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及发展脉络。 历史解释:能够对货币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如北宋交子的出现、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等进行阐释,剖析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与深远影响。解释世界货币体系调整的原因与影响,理解其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货币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了解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国角色,增强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关注,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与国际视野。 重难点 重点:掌握货币形态的发展历程及重要货币的特点;理解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阶段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等重要体系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剖析影响货币演变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调整的多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博弈、国际关系等;理解不同货币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的运行机制及面临的挑战 。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货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交汇点。那么,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交换形式是什么吗? 生:以物易物。 师:非常正确!人类的文明源自于物品交换,而最早的交换形式就是以物易物。原始社会时候的人类,对生活的需要是非常简单的,主要就是吃和穿。他们交换的物品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吃和穿展开的,比如谷物、水果、肉和兽皮等。 师: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交换的物品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发现,以物易物存在很多不便之处。比如,一只羊换一筐水果可能看起来不怎么公平,而且如果我想吃水果,但对方需要的是鱼钩,那我就得通过多次交换才能得到。 师: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逐渐地设立规则,比如一只羊可以换多少水果,一头牛可以换多少粮食。同时,他们也开始寻找一种大家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的前身。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被用作货币的是什么吗? 生:贝壳、金属等。 师:没错!在金属冶炼技术出现之前,人们确实使用过贝壳作为货币。这是因为贝壳在当时相对稀有,且易于分割和保存。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贝壳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比如金、银、铜、铁等。 师:金属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它不仅解决了贝壳货币数量不足的问题,还使得货币的形态更加稳定,价值更加明确。同学们,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张图片,这就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铜铸币。 (展示课本图片) 师: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商朝时期的铜铸币形态各异,有刀币、布币等。这说明当时的货币制度还不够统一,各个地区都在使用自己铸造的货币。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不统一的货币制度开始显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