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白居易 卖 炭 翁 少年不识白居易,中岁始敬白乐天。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政治情况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 中唐: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 晚唐:李商隐、杜牧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知人论世 了解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叙事讽喻诗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开头要切题,开门见山。结尾要深化主题);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歌颂与讽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新乐府运动,是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新乐府。。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卖炭翁》就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叙事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进行勒索,百姓深受其害。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听朗读,注意以下红色字体的读音。 两鬓苍苍 ( bìn ) 辗冰辙 ( niǎn ) 翩翩两骑 ( jì ) 口称敕 ( chì ) 回车叱牛 ( chì ) 宫使驱将 ( jiānɡ ) 系向牛头 ( xì ) 2.疏通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木柴 灰白 谋求 做什么用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用呢?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早晨 压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轻快的样子 太监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公文 调转 吆喝 太监手下的爪牙 皇帝的命令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 同“值”,价钱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挂 1.这是一首叙事诗,找出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地点———市南门外。 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事件———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事。 内容探究 2.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