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4585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81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新航路,航路,开辟,后的,食物
  • cover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第2课,主要涉及三个学习要点:美洲作物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和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第一个子目重点探讨美洲作物的传播过程,第二个子目重点探讨外来物种在美洲的传播与推广。通过选取经典的案例物种进行分析,以点概面呈现食物物种的变化特点。第三个子目在前两个子目的基础之上分析食物物种交流给世界人口、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带来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有利条件: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核心素养也得到一定发展,知道部分典型物种的交流历程。 不利条件:本课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物种交流视角下的历史,学生对此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借用典型物种交流案例,贯通点—线—面,了解另一种历史的书写方式。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中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念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 3.通过视频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4.通过认识物种交流的表现及影响,探究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难点: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法学法 (一)教法:史料教学法 (二)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一盘人类文明结晶的大盘鸡》 过渡: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大盘鸡,其实里面深藏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大家知道里面的食物的起源地是哪里吗?怎么进行传播的?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旧世界的农场———美洲作物的外传 师:出示表格,展现新航路开辟前部分地区主要物种分布简表 设问:将下表中的食物物种进行再分类,说说你认为哪些物种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为什么是这些物种呢? 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经济类、牲畜家禽…. 师:总结讲述,新航路开辟前,以各大洲内部交流为主,物种交流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师:讲述玉米的传播过程。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玉米的传播是一个逐渐传入、为人所知的过程,通过玉米掌握其他食物物中相似的传播过程。 师:了解玉米名字有番麦、粟米、玉蜀黍、玉麦,还有包谷、六谷等等,大家都接受玉米叫玉米,其实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如果一个东西名字特别多,那就说明它大概不是中国土产的,而且是经过不同的道路传进来,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播到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人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根本来不及形成统一的名字。 生:小组讨论,梳理教材,完成表格内容,掌握其他食物物种的传播过程。 阅读表格,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梳理表格 梳理掌握基础知识 培育时空观念 @历史园地 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掌握典型性的食物交流与传播。 二、移居新世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师:设问:结合课本和《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谈谈物种在北美推广状况? 生:掌握: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影响最大。 师:结合史料,说明小麦从富人到全社会享用的推广过程。 【趣味拓展】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经济史” 生:观看视频,了解咖啡馆的历史,知道咖啡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影响。 观看地图,思考物种在北美推广状况。 拓展知识,掌握食物物种交流不仅是“文化史”、“经济史” 培育时空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