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语文学科“教学测练评”一体化案 课前阅读 (限时5分钟) 请同学们速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圈画重点。 1.作者知识 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命为客卿。他在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李斯被任命为丞相。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代表作有《谏逐客书》《狱中上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人物轶事:仓厕鼠叹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jié),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wǔ)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2.背景知识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为实现统一霸业,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此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于是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于是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3.文体知识———古代奏章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具体来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4.文化常识(背诵) (1)六国之从:六国结成的合纵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 (2)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3)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群臣进言时不可直呼帝王,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5.读准字音 (1)缪公( )(2)蹇叔( )(3)殷盛( ) (4)鄢( )(5)郢( ) (6)成皋( ) (7)膏腴( )(8)穰侯( )(9)太阿( )(10)纤离( )(11)灵鼍( )(12)外厩( )(13)傅玑( ) (14)珥( )(15)阿缟( )(16)搏髀( )(17)黔首( ) 课时1 走进一篇改变历史走向的秦代公文 活动一 诵读文本,疏通文意 1.阅读课文第1段,完成后面题目。 臣闻吏议逐客,窃①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②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③于秦,而缪公用之,并④国二十,遂霸西戎。A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⑤地千里,至今治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