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0501

浙美版(2024)七下 第四单元第9课《漆器》课件(30页)+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30245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0页,课件,漆器,9课,美版,单元
    七下艺术美术第九课《漆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漆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熟知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地位。 精准识别彩绘、雕漆、镶嵌、金饰四类漆器工艺,详细描述各类工艺特点,并能举例说明相应漆器代表作品的特征。 能够运用所学漆器知识,深入分析不同漆器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丰富多样的漆器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分析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热爱与浓厚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系统且全面地讲解彩绘、雕漆、镶嵌、金饰四类漆器工艺的特点、制作流程及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漆器艺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不同工艺与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关联。 (二)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各类漆器工艺的精妙之处,如雕漆工艺中雕刻层次的精准把握、镶嵌工艺中材料搭配的协调统一等。 启发学生在欣赏漆器作品时,能够从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漆器历史、工艺知识、代表作品等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 欣赏法:展示大量高清漆器图片、制作工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漆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漆器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实践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漆器制作的初步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件精美的现代漆器作品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件漂亮的器物,知道它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主题 ——— 漆器。 (二)漆器的历史溯源 运用 PPT 展示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图片,讲述漆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秦汉等时期的发展。 简单介绍不同时期漆器用途的变化,如商周时期用于祭祀,秦汉时期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等,强调漆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三)彩绘漆器 ——— 色彩的诗篇 工艺讲解:详细介绍彩绘漆器工艺,展示天然矿物颜料样本,讲解颜料特性与上色方法。 作品赏析:展示湖北省荆门市包山 2 号墓出土的战国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和山西省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木板漆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搭配、图案线条,分析其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两件作品中,能看出古代人们怎样的审美偏好?” (四)雕漆漆器 ——— 雕刻的艺术 工艺演示:播放一段雕漆工艺制作视频片段,展示髹漆、雕刻过程,讲解雕漆工艺分类与雕刻刀法。 作品分析:呈现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雕刻细节、图案层次,讲解剔犀工艺特色。随后展示清代乾隆剔红婴戏图宝盒图片,对比不同朝代雕漆风格差异,提问:“从这两件作品中,能发现雕漆工艺在不同朝代有哪些发展变化?” (五)雕漆漆器 ——— 剔犀工艺介绍 步骤介绍:展示剔犀工艺制作流程图片。 髹漆:在器物胎体上反复交替髹涂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漆层,达到一定厚度,每层漆需干透后再涂下一层,形成有规律的色层堆积。 雕刻:待漆层干燥硬化后,根据设计图案,用刀雕刻出花纹,在雕刻过程中,刀口断面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漆层相互交错的纹理效果。 打磨:对雕刻完成的器物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进一步凸显雕刻图案的立体感与光泽度,展现剔犀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