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密集区 工业基础较薄弱 工业主要在广州 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教学目标 1.知道产业结构的概念,并能对三大产业进行划分; 2.基于区域认知,理解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发展变化过程; 3.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表格,提高读图能力,通过对案例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1.地区产业结构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受资源稟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 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1.地区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 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产业结构的差异: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中国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资料暂缺) 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南海诸岛 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活 动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土地面积/万km2 9.5 10.7 71.6 8.2 人口/万人 38.2 26.7 27 8.1 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 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地形以丘陵、平原平原,处于我国第三阶梯。 面向海洋,地理位置优越,属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富。 人口密度最大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最高 中部地区 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 大部分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处于我国第三阶梯;部分位于第二阶地,海拔较高。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 人口总数较多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装备制造基地。 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西部地区 包括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梯。 离海洋较远,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少。 人口较为稀少;少数民族聚集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生态脆弱。 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呈半环状。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广人稀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表3.2 2016 年中国四大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比例 四大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东部 21 929.72 5.35 173 445.86 42.28 195 147.96 52.37 中部 16 780.94 10.45 72 951.48 45.41 70 913.15 44.14 西部 18 612.84 11.87 67 355.70 42.95 70 859.63 45.18 东北 6 342.04 12.12 20 012.18 38.81 26 055.57 49.70 活 动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