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写游记 @技巧点拨 游记就是描述游览者在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写景的记叙文。写好游记,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交代游踪 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二、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佳作范例 敦煌之行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我国西部的敦煌古城旅游了一次。 敦煌最有名的景点是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 我们去参观莫高窟时,只看了约10个窟。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出于对珍贵文物保护的考虑,关闭了很多石窟。第96窟里的坐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佛,它由石胎泥塑法制成,是将大石头初步凿好后再在上面涂泥塑造。莫高窟的塑像中,除了四尊大佛是石胎泥塑外,其余的全部是木胎泥塑。木胎泥塑法是将树枝、稻草初步整成形后再在上面涂泥制作。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到唐朝武则天主政时期,已增加到1 000余窟龛,以后经五代、宋、西夏、元不断重修、改造,现存石窟范围南北长约1 600米,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洞窟492个,彩塑佛像3 000余座,壁画40 000多平方米,被称为“壁画艺术的长城”。特别是婀娜多姿的“飞天”,在许多画面上都能找到她们的倩影。她们有的手持莲花,有的合抱琵琶,身上的飘带在微风中飞舞,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壁画艺术形象,广泛地表现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种场景,以及各种类型的古代建筑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内容,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技艺之高超,均为其他石窟所罕见,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翻过莫高窟,就是沙漠奇迹———鸣沙山,山下就是沙漠中罕见的甘泉———月牙泉。凡至莫高窟参观者必爬上鸣沙山倾听“沙岭晴鸣”,并观赏那月牙形的澄澈清潭。 鸣沙山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山峰陡峭,梁锐如刃。涉足而上,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别有一番情趣。若从山顶滑下,沙粒随着滑落,会发出隆隆的响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鸣沙山是敦煌胜景中最好玩儿的地方。人们也称鸣沙山为神沙山、沙角山。在鸣沙山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细小的脚印,你猜这是谁的脚印?我们逮住了它———原来是小蜥蜴。我同一只小蜥蜴互致问候之后,就各奔前程了。 另外,鸣沙山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一是尽管白天游人满山,山顶岭坡“千疮百孔”,可是一夜过去,又是沙平如水,脊似刀削,一切如旧;二是不管风多么狂,沙子怎样漫天遍野地飞,月牙泉却从来不会被埋掉、盖住;三是晴朗的日子,风停沙静,有丝竹管弦似的声音…… 很遗憾,在鸣沙山,我们没有听到沙响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写作点评 交代了旅游地点和具体景点。 介绍了与莫高窟相关的人文知识,让读者了解到莫高窟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设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跟小动物的互动生动有趣。 通过写奇怪的现象,表现出作者对景物的观察非常细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所写景物的形状、声音等。结尾提出一个疑惑,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名师总评:这是一篇很成功的游记。文章开头简单介绍了旅游地点和具体景点,然后对敦煌之行展开有条不紊的记述。全文游览过程明晰,对景点的描写有详有略,重点写了莫高窟和鸣沙山,对月牙泉一笔带过。对鸣沙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动有趣。结尾写出了自己的疑惑,使文章意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样的游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