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3324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 27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5535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1,原子结构,模型,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新课导入 物质 分子 原子 构成 分成 构成 构成 离子 得失电子 构成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本节课内容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由于原子结构复杂,且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也缺乏学生熟悉的事实作为推断的依据,故是一个难点。第二部分介绍原子核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通过建立原子模型和介绍科学成果,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1.科学观念:了解认识原子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和原子内部各微粒的典型及数量关系。 2.科学思维:体会分类、预测、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4.态度责任: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的思想。 2 核心概念与素养 3 新知探究 1.1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任务一:了解认识原子历史的发展过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坚硬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实心球模型 提出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1.2 汤姆生———葡萄干镶嵌模型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1897年)。 西瓜模型(葡萄干镶嵌模型)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3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 ③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仔细观察α粒子散射图景,说说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③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原子核位于中心,带正电; ③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 α粒子轰击金原子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6.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α粒子直线穿过金属箔,少部分α粒子有偏转,极少数α粒子有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被弹回,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属箔是因为金原子核非常小 B.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 C.部分α粒子有偏转是因为α粒子带负电 D.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质量远比α粒子质量大 C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的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建立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又称原子行星模型 行星围绕太阳 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继续修正原子结构模型 1.4 玻———分层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分层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5 现代———电子云模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