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3519

2024-2025学年音乐五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第7课 《乘雪橇》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9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教学设计,乘雪橇,2024-2025,学年,2012
  • cover
课题:乘雪橇 提供者: 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音乐实践,深入理解和感受《乘雪橇》这首乐曲。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乐曲的主题旋律、变奏特点以及爵士乐风格等知识点。学生将通过律动、哼唱、打击乐参与等方式,全方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熟悉《乘雪橇》的旋律和结构,还能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学会分辨不同变奏之间的差异。此外,通过模拟乘雪橇的场景,学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最终,学生将认识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乘雪橇》的主题旋律,明确旋律走向并知晓全曲的三次变奏。 (2)通过聆听、互动体验等方式感受爵士乐风格变奏的特点。 (3)在参与音乐互动体验(如拍手、打击乐)过程中,体会乘雪橇场景中的欢乐氛围,激发对音乐与生活联系的感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听觉感知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如律动、哼唱等)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 (2)引导学生准确体验并模拟第二乐段中的声响。 (3)帮助学生感受乐曲变奏中的异同以及爵士乐风格变奏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受乐曲 (1)教师播放《乘雪橇》的第一乐段,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进行简单的律动,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欢快氛围。 (2)再听一遍完整的乐曲,要求学生在每次主题出现时加入相应的恒拍动作。例如,在听到特定旋律时,可以做出敲击双手的动作,进一步增强对乐曲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二、揭题并深入探讨 揭示课题 (1)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欢快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情景?(生:可能是冬天的活动。) (2)教师提示:与冬天有关。(生:也许是滑雪或乘雪橇。) (3)教师揭晓答案:这首乐曲名为《乘雪橇》,是由美国作曲家莱昂·安德森创作的。 第二乐段的细致体验 (1)初次听辨第二乐段中的特定声音:你能从这段音乐中听到哪些与乘雪橇相关的声音吗?比如鞭子声或是铃铛声?(学生倾听后分享自己的发现) (2)尝试准确标记这些声音的位置:接下来请根据刚才所听到的声音,试着用手掌击打来模拟打鞭子的声音,并注意它落在哪个节拍上。(学生通过实践找到正确的节奏点) - 教师引导学生先听几次,再逐步引导他们识别出这些声音的具体位置。 (3)进一步细分任务:现在让我们把每个小节分配给前排的同学,从左到右按顺序依次为8拍,请大家共同合作找出鞭子声的具体位置。(通过集体协作加深对音符时值的认识) -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共同完成任务。 (4)使用打击乐器模拟不同声音:除了鞭子声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来模仿铃铛或者马蹄的声音呢?(师提供一些常见的小型打击乐器供选择,如串铃、木鱼等) - 师生第一次合作,一边演奏串铃一边模仿鞭打动作; - 把串铃交给一组同学负责,而老师则用木鱼敲击表示马蹄的节奏,提醒另一组要注意同步进行; - 教师担任指挥角色,让三组分别扮演不同的声音效果,同时加入渐强的表现手法来增强气氛; - 最后配合背景音乐完成一次完整演绎。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学生的节奏感,确保各个部分协调一致。 三、学习并理解主题旋律 回顾之前听到的主题 (1)请回想一下,在整首歌曲里经常重复出现的那个旋律是什么样的?谁能尝试着哼唱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2)分析该旋律与相应动作之间的关系:这个部分共有几个小节组成?每两小节间的旋律是否完全相同? - 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哼唱,逐个分析每个小节的旋律特点。 (3)全体齐声哼唱主旋律,并伴随简单的手势辅助记忆。(师生一同轻轻哼唱,以巩固对该段落的记忆) 四、整体欣赏及总结 完整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