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7187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时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课件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941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实践,学案,课时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标准 知能目标 核心素养 1.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1.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意义。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明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科学精神:明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 (1)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1)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进行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 (2)18世纪,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 (2)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前提 (1)内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作用: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 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1)历史地位: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核心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及其特点 ①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②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1)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三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历史趋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